线报酷
首页赚客吧文章正文

兄弟们父母被社区团购保健洗脑

29913举报
      天天去上课,保健品,之前交几百第二天返还,今天交了2800,说是明天全额返还还给一些乱七八糟产品。
       现在怎么说也不听,说多了就说我们老人的事你别管,明天2800不退我也认,给了这么多东西呢,给了明天会投更多,现在都有投几万几十万的。
      天啊,没想到街头骗局还有这么多人上当,骗子租了个门头,天天不停的给老年人讲课洗脑。兄弟们怎么整,有没有经验的,说多了就说我不孝顺,买点保健品你还心疼,怎么整,兄弟们,谁处理过。有果

本文由系统自动重新抓取更新于2025-11-15 13:50:18

评论列表
MJBCC2025-11-15 12:50
被骗了就知道了,怎么说也听不进,相信外人也不相信自己家人。
xiaweishi2025-11-15 12:51
知道地址就先报警啊
zkmy1232025-11-15 12:53
帽子叔叔,上门
299楼主2025-11-15 12:53
xiaweishi2025-11-15 12:51
知道地址就先报警啊
没有用,给产品了,我们楼下没有十家也有八家全是这个
299楼主2025-11-15 12:53
zkmy1232025-11-15 12:53
帽子叔叔,上门
管用吗,兄弟
我叫色牛2025-11-15 13:00
报警
exceedme2025-11-15 13:01
找他们要营业执照,最好把这些人shen/份证复印件也要到,不然最后一步骗钱之前他们都是合法的
myleizi2025-11-15 13:09
最后一定被骗,老把戏了
dks12182025-11-15 13:12
299楼主2025-11-15 12:53
管用吗,兄弟
没办法就一直报  警,警  察一直来他就没办法开下去,他只要上课就报  警打消防,说安全隐患,拍抖音发抖加曝光
luzheqi2025-11-15 13:20
放心2800会退回,因为后面有5600  11200  22400的坑等着你
dks12182025-11-15 13:23
应对父母被保健品课洗脑的核心方案

面对父母被保健品课洗脑、盲目购买的问题,核心是“先共情、再拆局、后替代”,避免对抗式沟通,从情感和事实双层面逐步引导,而非直接否定他们的选择。

1. 第一步:停止对抗,用共情拉近距离(关键前提)

保健品销售的核心套路是“情感绑架”——陪聊天、送小礼品、喊“爸妈”,填补父母的情感空缺。此时若直接指责“你被骗了”“这东西没用”,会让父母觉得“你不关心我,还否定我的判断”,反而坚定他们购买的想法。
正确做法是先接纳,再切入:

- 不否定购买行为:可以说“爸妈,我知道你们买这个是想身体好,不想给我们添麻烦,这份心意我特别懂”,先让父母感受到被理解,放下抵触心理。
- 以关心为切入点:接着聊保健品课的细节,比如“课上老师说这东西能治什么呀?有没有其他叔叔阿姨一起买?他们用着怎么样?”,在轻松的对话中收集关键信息(如保健品宣称的功效、价格、销售方式),为后续拆穿套路做准备。

2. 第二步:精准拆局,用事实打破“洗脑认知”

父母相信保健品,本质是被销售的“虚假功效”“权威背书”“恐慌营销”所迷惑,需针对性用真实信息戳破,避免空泛说教。

- 戳破“虚假功效”:若保健品宣称“治高血压、糖尿病”“抗癌”,可带父母查看产品包装上的“批准文号”——正规保健品批准文号为“国食健字G(或J)+4位年号+4位顺序号”,且标签上会明确标注“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”。同时,登录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”,输入批准文号查询产品真实备案信息,让父母亲眼看到备案功效与销售宣称的差异。
- 揭露“销售套路”:把收集到的“送小礼品拉人听课”“用‘免费体检’造假数据(如说‘你血糖超标,不买就会中风’)”“让老人分期付款买高价产品”等细节,结合新闻报道的同类骗局案例(比如“上次新闻里说,有个小区的叔叔阿姨和你们一样,听课后买了几万的保健品,最后身体没好,还退不了货”),用具体案例让父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套路,而非“遇到了好产品、好老师”。
- 借助“权威背书”:父母更信任医生、专家的话,可带父母去医院做常规体检,让主治医生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说明“日常需要怎么调理(如饮食、运动)”“哪些保健品适合,哪些没用”;也可以找三甲医院的健康科普视频(如央视健康频道、知名医院公众号内容),和父母一起看,用专业人士的观点替代销售的“洗脑话术”。

3. 第三步:替代填补,用实际行动替代“保健品依赖”

父母购买保健品,除了想健康,还可能是因为孤独、缺乏健康管理知识。拆穿套路后,需用实际行动填补他们的需求,避免再次被其他骗局盯上。

- 替代“情感需求”:多花时间陪伴,比如每周固定抽1-2天陪父母散步、聊天,或者教他们用手机视频、刷健康科普内容,让父母感受到“子女比销售更关心我”,减少对保健品销售的情感依赖。
- 替代“健康管理需求”:帮父母建立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案,比如根据体检报告,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(如高血压父母的低盐食谱)、运动计划(如饭后散步、打太极);定期带父母去医院复查,用正规的医疗手段保障健康,让父母明白“想身体好,靠的是科学调理,不是保健品”。
- 替代“消费需求”:若父母确实想购买健康相关产品,可主动帮他们筛选正规产品(如通过医院药房购买适合的营养补充剂),并告知“以后想买这类东西,咱们先问医生,我陪你们一起买,既放心又不会花冤枉钱”,让父母感受到被重视,同时掌握消费主动权。

4. 特殊情况处理:若已大额购买,及时止损

若父母已花重金购买(如几万、几十万),且产品未拆封、仍在保质期内,可尝试及时止损:

- 保留证据:收集好购买凭证(fa~票、收据)、保健品课的宣传资料(海报、手册、录音)、与销售的沟通记录(微信聊天、通话录音),这些是维权的关键。
- 分步骤维权:先联系销售方要求退货,若对方拒绝,可向当地“市场监督管理局”(拨打12315热线)投诉,说明“保健品销售存在虚假宣传、诱导消费”;若涉及金额巨大、销售方涉嫌诈骗,可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,借助法律手段追回损失。

结尾:为了帮你更精准地解决问题,我可以根据你父母购买的保健品类型(如宣称治慢性病、增强免疫力等),整理一份对应的“虚假功效拆解指南”和维权证据清单,需要我帮你做这份资料吗?
二三四2025-11-15 13:24
报警呀
另外只能说明你家人有钱
cxp55212025-11-15 13:29
无解,是你们做的不够好。

线报酷内部交流互动版块 (已有0条评论)

欢迎您发表评论: